账号:
密码:
御宅屋 > 历史小说 > 汉威四海 > 第115章忧国忧民之心

第115章忧国忧民之心

  最新网址:www.shixunet.net

  他们俩在曲乐上一较高下,众人觉得刘章弹奏的曲乐更高一筹。

  听曲之人可以让自己意境处在曲中,能够让他们的情绪跟着曲调波动。

  说明刘章的音律造诣更高,美妙的曲乐就是为了陶冶情操。

  而不是利用一技之长,来争得胜负。

  周符他们想战胜楚社学府,他们把胜负和名次看得太重了。

  他们想得到刘彻的高度关注,这样就可以记住他们的名字。

  他们以后更容易得到刘彻的重用,或许刘章不在乎这些。

  即使他不入朝为官,他有享有爵位待遇。

  他只要不犯错,他这一生可以荣华富贵享之不尽。

  太学府大部分学生可能无法继承父亲的爵位或职业,也有的出身卑微。

  刘章刚才说不愿意去太学府,也可能是瞧不起太学府那些学生。

  对在朝为官毫不在乎,不得不承认,他弹的曲乐确实很美妙。

  “先生,明年六月,我决定提前完成学业。”

  刘章也很无奈,本来想今年早点毕业。

  董简一再坚持,让他学习到明年六月。

  如果能够通过他制定的考题,那就可以毕业了。

  这也是董简最大的让步,如果他坚持让刘章学习到十八岁。

  刘章可能会更加厌学,甚至不去楚社学府学习。

  他真的厌倦了上学,该学的知识也学到了。

  “你们还要跟我切磋什么?”

  太学府学生面面相觑,他们总觉得跟刘章切磋琴棋书画。

  他们都无法取胜,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斗志。

  “年轻人就是活泼好胜,切磋让自己知道哪里不足。”

  孔安国欣喜一笑,他支持年轻人切磋一下才学。

  所谓知耻而后勇,孔安国觉得刘章不骄不躁。

  他的品德高尚实属难得,太学府学生就应该向他学习。

  “其实也没必要把这些看得太重,学习这些是为了自己将来更高的成就。而不是为了争强好胜,希望你们能够牢记。”孔安国教诲他们。

  “弟子们谨记教诲!”众学生异口同声道。

  孔安国和董简欣慰地点了点头,相信他们能做到。

  他们的路还很长呢,他们将来学有所成,是要为朝廷效力的。

  “尊侯,你将来有什么理想。”

  孔安国想知道刘章将来的理想是什么?或许他能够帮助刘璋。

  “我的愿望就是让全天下百姓丰衣足食,这些年,我看到不少百姓忍饥挨饿。”

  刘章所见所闻,汉朝的百姓过得很苦。

  百姓们最大的心愿也是吃饱穿暖,可他们种的地产粮大多是两石。

  他们还要拿出一部分缴纳田赋,他们手中所剩的粮就不多了。

  不知道今年秋收,红侯国百姓能收多少粮食。

  “就在今年正月,红侯国来了不少受灾的百姓。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,他们受灾导致颗粒无收。”

  他们遭受的不是旱灾就是洪灾,亦或是蝗灾,还有盗匪猖獗。

  这让百姓苦不堪言,刘章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高尚。

  也见不得那些贫苦百姓继续受苦,他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们。

  汉朝至少有两千多万百姓饱受饥寒之苦,刘章目前帮不到他们。

  “这些百姓受饥寒之苦,又不是朝廷的错,你此意何为?”

  上官敖认为刘章的思想是对朝廷的不满。

  “我手中有高产粮食种子,我的意思就是把这些种子给他们。让他们每年收更多的粮食,这样不就吃饱穿暖了。”

  刘章穿越过来带来了大量高产农作物种子,而且可以继续留种子来年再种。

  “你曲解我的意思了,我并非对朝廷有任何不满。”

  上官敖对他的敌意越来越重,不就是因为没有把徐缯送给他。

  “上官敖,你不要曲解尊侯的意思。他若说有高产粮食种子,那是大汉百姓之福。”

  孔安国认为刘章有忧国忧民之心,他并没有对朝廷不满。

  “当然,这些种子不能白给,用钱买或者用粮食换。”

  刘章可不想做吃亏的事,既可以帮助那些百姓。

  又能让自己损失降到最低,也不在乎别人怎么想。

  “大汉地域广阔,在短时间内把高产粮食作物种子分发给百姓。对我来说有点难,所以希望朝廷帮个忙。”

  让朝廷想个办法,既让朝廷得利,又能让刘章不受太大损失。

  也可以让百姓一年种得粮食高产,这就可以做到一举三得。

  “让朝廷从你手中购买高产粮食种子,然后再卖给百姓。”

  孔安国为刘璋想到这个办法,从现在就可以实行。

  在半年之内,高产粮食作物种子就能被那些百姓买到。

  他们明年就可以进行春耕播种,希望亩产量高出好几倍。

  对汉朝来说是件极大的好事,朝廷现在对匈奴作战急需用钱。

  “我手中有一种水稻种子,可以在北方种植。每年的四月中旬播种育苗,五月中旬就可以插秧。”

  刘章算了算时间,红侯国的水稻也快到了插秧的日子。

  红侯国如果持续干旱,若是得不到有效的缓解。

  粮食产量会大大降低,这是他最为忧心的事。

  “我已经在自家田地种植水稻,最让我担忧的就是红侯国的干旱。”

  刘章不由得叹息一声,他能力再大,也改变不了自然灾害。

  只能想办法缓解,红侯国境内河湖水面放了浮球。

  减少水量的蒸发,也缓解田地里的旱情。

  至于其他地方,刘章真的无能为力了。

  全国江河湖泊那么多,他手中的浮球可没有那么多。

  “彭城这边下雨数日,若是这边的雨能飘到红侯国多好。”

  孔安国多么希望这里的雨降落在红侯国,看刘章如此忧心。

  去年和今年中原地区持续干旱,很多百姓流离失所。

  朝天已经尽力帮助他们了,最后不得不准许他们南迁。

  让他们投靠亲友,让他们另谋生路。

  这也是为了避免百姓聚众作乱,如今匈奴之患已经让朝廷够烦了。

  有些盗匪趁机作乱,还有一些诸侯王不安分。

  如果刘璋提供的高产作物种子让来年亩产量提升数倍,那是大功一件。

  朝廷的财政收入也会大大提高,对匈奴作战更有保障。

  行军打仗要吃粮,那些马牛骡也要吃粮。

  尤其是战马吃饱了,才能跑得更快更有劲。

  “你能为陛下分忧,陛下会记住的。”

  刘彻也跟孔安国多次谈论过百姓之苦,可匈奴是汉朝目前最大的祸患。

  刘彻决心灭掉匈奴,可匈奴打不过就跑。

  很难准确找到他们聚集之地,就算取得胜利。

  也只是消灭一小部分匈奴,长此以往消耗下去。

  汉朝的国力吃不消,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解决。

  “等我回去之后,会向陛下笔名此事。让陛下安排人去红侯国购买农作物种子,在廉价卖给百姓。”

  “多谢先生帮助,大汉百姓会对先生和陛下感恩万分。”

  刘章也只是临时想到的,就让孔安国帮这个忙。

  这对孔安国来说是举手之劳,对百姓来说是天大之福。

  也能为朝廷分忧解难,既然红侯国已经种上了高产粮食种子。

  那就看今年秋收如何?即使遇到旱灾。

  产量应该比往年高许多,红侯国是向全国做个示范。

  “先生,等今年秋收。我会派人送一些白米到你府上,让你尝尝白米的美味。”

  这个时代,人的主食就是粟米、黄米、小麦、黄豆。

  水稻只有南方人吃得到,产量也不是很高。

  每年会把一些收下来的优质稻谷去壳,再贡献给皇室食用。

  北方不适合种植水稻,这跟二十二世纪水稻品种以及种植没法比。

  等秋收之后,送一些白米给孔安国。

  让他尝尝白米的香甜,再选一些优质的白米送献给皇室。

  想想今年秋天就可以吃白米自由了,想想心里就喜滋滋的。

  这让刘章想到了一句名言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

  最新网址:www.shixunet.net